网络公开课带来的机遇和批评
西方MOOC (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的兴起,给中国年轻一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教育机会。要了解这个机会,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对MOOC的批评。
最常见的批评,是指责这种廉价的远程教育忽略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这一点确实相当重要。可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常规大学中仍然有不少满堂灌的大课,师生互动很有限。许多学生在校园里“泡”四年,几乎没有
网络教学最大的局限,也许在于缺乏传统大学中的社会氛围,比如寄宿性大学的社区生活、各种社团活动等等。传统的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社区,学生们在这种社区中培养种种社会能力,结识朋友……这样的人生大课堂,是网络所无法复制的。常春藤的教育也每每以这种社会面向为人称道,其寄宿制度被广泛学习、复制。不过,我请中国的家长和学生自问:谁出去留学主要是为了享受丰富的校园生活?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以课程为中心,并不是很重视校园的社会面向,有些人甚至认为校园活动浪费时间。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中国留美学生较少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大多数人即使坐在十来个人的讨论班中,也很少说话。传统大学中那种面对面互动的优越性,对一些中国学生来说不是特别重要。
如果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那么网络教学可能要胜过课堂教学。这不仅仅因为网络上主讲的多为名师,课程经过千锤百炼,还因为考试比较严格。美国大学几十年来一直受分数膨胀之困扰。师生之间难免有些人情因素,老师在关键时刻经常高抬贵手。即使在常春藤学校中,考试
另外还有批评者称,MOOC可能造成高等教育的分化:精英阶层依然集中在常春藤,这种水平的教育是网络永远追不上的;普通学生则大量靠廉价的网络完成学业。事实上,即使没有网络,高等教育也从来都是分化的,一流、二流、三流清清楚楚,排名五花八门。
网络教育,至少把世界上最为精彩的大学课程向全社会公开。网络的学生也许无法参与课堂讨论,缺乏校园生活。但是,我们看看传统大学,许多人沉默寡言,上课不说话,平时很少和同学打交道,最后却一鸣惊人,成为天才。相反,在课堂上伶牙俐齿、在校园里异常活跃的学生,日后未必一定就有大成。很多对网络教育的攻击,恐怕还是出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薛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