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12333就业援助呼叫系统4年助1696人就业
“您好,这里是12333南宁市就业援助呼叫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2008年3月,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开通12333就业援助呼叫系统,至今的4年多时间里,黄艳和其余4名同事共接到了1.6万多个求助电话,其中求职电话6000多个,政策咨询9000多个,共帮助1696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2012年,南宁市政府把拓展“12333”就业援助呼叫系统作为2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设备和场地都焕然一新,并将于2012年底投入运行,坐席员也随之增加到30名,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
“3个工作日内帮就业”
经过朋友介绍,她尝试着拨通了12333热线,向坐席员表明了自己的求职意愿。没想到,工作很快就有了着落某城区街道办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缺一名就业协管员,通知她去面试。经过面试和培训,
12333热线的重点援助对象是“零就业家庭”、持《失业证》的“4050”人员、持《再就业优惠证》未享受过优惠政策或未就业人员等8类就业困难群体,并承诺“3个工作日内帮助实现就业”。效率真的有这么高吗?黄艳告诉记者,在热线正式开通前,他们就通过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做好调查、统计工作,共采集了1.5万多名援助对象的信息,全部录入了援助对象数据库,同时还积极储备就业岗位。热线开通以来,每年的就业岗位储备均保持在7000个左右。求职者打电话来提供相关信息后,他们很快就能把求职者的信息从数据库里调出来,根据求职者的要求,就近与空缺岗位进行匹配。如果求职者不挑不拣,3个工作日内便可以为其提供相关岗位。“有一些对岗位不满意的求职者,我们会继续帮他们寻找更合适的岗位,这种情况花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黄艳说。
社保政策的“事事通”
“我以前的公司帮我交了2个月的社保,可是还没发医保卡,后来停交了7个月的社保,我以前交的费用会作废吗?”“原先公司帮我缴纳的医保费有150多元,为什么现在查才有90元呢?”坐席员小宁一坐下,就接到了几通咨询社保方面问题的电话。她在充分询问来电者的情况后,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向身边的资深坐席员咨询。
小宁在今年8月份才加入12333热线的队伍,闲下来的时候,她就会翻阅桌面上的学习材料。由于热线即将扩大咨询业务,新老坐席员都要进行业务培训,每天轮流学习和值班。小宁的学习材料上不仅写着上课笔记,还用标签将材料分门别类,以便在值班时查阅。
“其实接电话并不是很辛苦,我们的压力在于要精通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政策和知识,以便在接到咨询电话的时候能快速解答。”小宁说,接电话也是在学习,每接到一通电话,就可以学到新的东西。
同样是新人的小张也表示,开始学习政策知识的时候有些吃力,因为市人社部门有20多个科室,每个科室都有不少的政策和专业知识需要熟悉。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小张现在越来越上手了,“电话接得越多,我们对业务就越熟悉,现在来电咨询的问题我们基本上都能答出来了”。
热线将扩大服务范围
“有的求职者通过热线找到工作后,会打电话来感谢我们,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很欣慰。”黄艳告诉记者,热线开通之初,服务对象仅仅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坐席员们每人每天都要接几十通电话,连喝水、上卫生间的时间都特别宝贵。后来更多的来电是咨询社保等方面的问题,他们都会努力解答。
南宁市人社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4年多的发展,呼叫平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求职者的需求,更多的来电是询问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12333”就业援助呼叫系统拓展后,市民将能通过拨打“12333”咨询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培训鉴定、劳动维权、人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政策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更好地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