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星创业孵化基地落户上海 柳传志分享创业感悟
中新网
在演讲中,柳传志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他介绍说,其在1984年和另外10个同事开始创业,当时筹集了20万元人民币,而今,联想集团到2011年底,员工已接近5万人,营业额1831亿元。
柳传志透露,他刚创业以后不到几个月,就被人骗走了14万元,卖电子手表也赔钱了,当时经济还是很紧张的,最后通过把原来的科研成果联想汉字系统进行转化,获得了初步成功。这也是“联想”集团名字的由来。
据悉,“联想之星”自2008年创立至今,在国内首创“创业培训+超级天使+开放平台”“三位一体”独特模式,正是通过为创业人员提供全面、深入的创业辅导和投后增值服务,“联想之星”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并奠定了自身的优势。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中,“联想之星”将与创业基金会就一系列培训、交流活动落地上海进行合作,为当地优秀创业青年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
据了解,“联想之星”5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早期科技企业的孵化,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上寻求实质性突破,解决科技创业所面临的人才、资金、资源等困难。目前,联想之星的创业培训包括“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和联想控股共同发起)、区域短训班和“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等多种形式;与此同时,为助力初创期科技创业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联想之星的天使投资首期基金为 4亿元人民币,专注于先进制造、生物与医疗、TMT/移动互联三个领域,已投资了数十家初创企业。
附:柳传志主题演讲实录
各位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朋友们,今天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联想创业的过程,把我所做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把联想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在1984年和另外10个同事开始创业,当时是筹集到了20万元人民币。我再介绍一下联想控股的目前的基本状况,2011年底,员工接近5万人,营业额1831亿元。再具体地说,我们联想这些年来在中国做了四件有特殊意义的事儿:第一,我们走出了一条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道路,中国在八十年代没有想过要把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把这条路走出来了,把联想这家企业办成功了;第二,在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中,抢占到了领先地位;第三,走了一条高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之路,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产权改造的愿望,通过漫长的努力,今天的联想已经是一个完全股份制公司,我觉得这在中国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很多科技企业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第四,走了一条非相关多元化的路。非相关多元化就是联想控股陆续进入房地产、农业、金融等领域,目前我们也把这个非相关多元化做得相当成功。
过去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当时投资了一家叫长城的电脑公司,他们也是我们行业的老大哥,当时外国电脑进口必须要有批文,还要报关税,只有达到200%才能让你进来,保护的结果就是电脑价格非常昂贵,严重地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过程,这时国家认识到原来电脑不是一个消费类的产品,而是一个生产设备,所以当时采取措施在两三年之内把批文取消,也把关税大幅度降低,这时像IBM这样的外国大企业就进入到了中国,电脑市场有了重大改观,特别是各行各业,比如银行和政府机构都开始信息化改革,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对我们的电脑厂家就是致命打击了,像我们的老大哥长城在1993年1年就完全消失了,如果拿当时的IBM和长城相比,等于是小舢板和航空母舰的对比,联想无论从资金上、从技术上、从管理上就是一条两个人划的小舢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我们经过研究彻底把自己的公司架构和业务模式进行了改造,后来我们到了2000年前后已经是在中国的绝对领先了,第二第三第四加起来都不如我们。
今天不是要跟大家讲我们是怎么做的,因为大家都是创业人士,我只是想说小企业是能够做到这么大的,而且还能做得更大。这是我们在
到了2011年,应该说联想控股在投资领域的业务是很成功的,我们的成员企业弘毅投资无论在吨位还是在回报上都是在中国排名前列的。在我曾参加的达沃斯论坛上,外国的经济学家曾经问过我为什么这么强调多元化,我就把我们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后来知道他们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能够把多元化做得这么成功。
先说说我自己为什么创业,我在1984年的时候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究磁记录,当时很多人都说中国科技的春天到了,当时我在研究所里也不错,为什么要创业呢?在40岁以前,中国没有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我所在的研究所是做应用技术研究,大家现在都会说应该把应用科技成果产业化,让它变成钱,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的观念根本不是这样的,科学院就是先做个东西,然后拿来跟世界最高水平比较。当时美国人是把研究成果跟苏联比,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我们做的东西还是写论文,写完论文就评职称,评完职称就提工资,到此为止。当时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做完之后放到一边,当时科学院里有不少都是被院里动员起来的,很少像我们这样自愿的,因为科学院的企业不是国家计划性的企业,拿不到批文,拿不到指标,到处磕头,求爷爷告奶奶,我是想好不容易赶上国家改革开放了,我就是想做事,后来遇到了很多风险以后才觉得不但要做事,我还应该享受做事的成果,因此才提出产权改造。不然永远是做事,做了很大,但是创业者都没份,这样的话就没有后来的联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