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苏宁电商三巨头染指小额贷款
■日入利息百万,“阿里小贷”第三子或布广州
■继阿里、京东之后,苏宁也公告拟设立“小贷公司”涉水供应链金融业务
额贷款的巨大利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商加入抢食之列!继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先后涉水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后,前日苏宁电器也公告,拟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得益于庞大的会员及供应商资源库,电商推进小贷为主的供应链金融可谓“天时地利”,阿里小贷业务仅今年上半年已利息“日入百万元”,规模 不亚于一家小型城商行。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阿里模式”突破了银监会关于小贷公司只能在设点县区开展业务的规定,合规问题仍有风险暴露之时。
苏宁加入小贷战团
而仅仅三周前的
昨日,广东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内部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阿里巴巴已跟广州市政府签署协议,拟在广州设立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但要求条件很苛刻,希望可以全省经营,到时机成熟扩大到‘浙江+广东’经营”。不过记者致电阿里巴巴,其金融业务有关负责人却否认了上述说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昨日重庆本地媒体报道称,近日阿里巴巴、淘宝、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在重庆市合资设立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阿里金融”版图已初具雏形。
阿里小贷日入利息百万
对于这些涉足供应链金融的电商巨头,除了拿到做贷款业务的牌照之外,无一不是利用或打算利用其庞大的会员和供应商平台开展业务,其优势在于商户的交易数据、信用、现金流等信息均一目了然,利于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双方不需面对面的商谈及做尽职调查,一切都在网上平台完成,成本极低。
据阿里金融上述负责人介绍,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阿里小贷业务的运营发挥比较关键的作用,“真正做金融业务的也就几十个人而已,其余都是负责技术和数据的”。淘宝、天猫商户由于其业务经营全过程均在淘宝平台上完成,阿里对商户信用了解得十分详细,他们在网上完成B
据悉,阿里贷款年率在15%-18%,此前有数据显示,通过这样的运作截止到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而在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从京东和苏宁披露的公开资料来看,走“阿里模式”应是大概率事件,但由于京东和苏宁供应商和接入商家数量远不及阿里巴巴,因此收入规模亦难以望阿里之项背。不过,从苏宁公告来看,除了为供应商贷款,后续转向给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亦是发展思路之一。
“阿里模式”有“违规”嫌疑
虽然阿里巴巴通过“阿里模式”将小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规模让国内任何一家小贷公司均难比肩,但其从该模式诞生以来关于其是否违规的质疑便从未停止过。
根据银监会2008年5月颁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第五条规定,只能在“本省(区、市)的县域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此后各省陆续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均参照上述条款执行,《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第四章第25条便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区域经营业务。”
但是,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淘宝平台的贷款商户遍及全国,而通过阿里巴巴平台的贷款则对“工商注册地在上海、浙江省内(除温州)、江苏省”的会员或供应商会员开放。对此,广东省金融办一位高层人士指出,阿里金融的上述做法显然违背了银监会关于小贷公司只能在“本区县内”开展业务的规定。
而阿里金融方面的说法则是,公司注册地虽在杭州,但法律法规监管的是业务发生所在地,而不是客户所在地,由于阿里的放款操作行为是通过网络平台操作的,也就是说业务操作主要在杭州,这是不违规的。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上述阿里金融负责人士则表示,“现在很多P2P(点对点)的贷款网站没有牌照也都在做全国的业务,我们好歹是有牌照的”。
一位广东小贷圈业内人士表示,阿里的做法肯定是违规的,只是通过网络平台的操作可以说钻了法律的一个空子,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可以做,“在没有出问题的时候也就没人查它,如果出了问题违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可以预见,步阿里巴巴后尘的京东和苏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将同样遇到“阿里模式”正遇到的合规问题。 (记者 吴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