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即将颁布 移动支付期待共赢格局
在移动支付标准即将颁布之际,产业链各方突然转变了态度,从意图主导变为现在的求合作。
在
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涉及领域广泛,并非某一家企业所能完成,殊死竞争不如求合作,这对于实现各方共赢与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移动支付标准近期将颁布
在
据了解,为支持和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和产业发展,自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专门成立课题组,形成《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报告》,于今年7月正式出版。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组织80多名专家和40多家产业相关单位成立移动支付标准编制联合工作组,进行移动支付标准的编写工作。李晓枫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专家评审和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的审查。目前五大类的35个标准已经报批,如果不出意外,标准将在近期内发布实施。
李晓峰称,对移动支付,标准具有能促进其创新发展的作用。标准发布以后,将会打开产业集约化和业务运营模式的积极探索时代。
可以料想的是,在技术标准明确之后,处于移动支付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将展开一场热火朝天的冲锋。李晓峰也强调说,标准对产业而言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因为标准解决不了业务模式的问题,解决不了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问题、电商和运营商合作的问题。
开放合作成共识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产业链各方激烈争夺、强调主导角色不同,今年的两大主角———运营商和银联却纷纷打出了开放、合作的口号。
随后在
紧接着,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
可信服务管理是基于一卡多运用技术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发卡和应用服务升级管理体系。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通过可信服务管理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在运营商发行SIM卡上开辟金融应用空间,实现金融与通信的深入合作,为广大客户提供跨行业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柴洪峰表示,开放、合作、共赢是贯穿2012年移动支付整体发展脉络的重要关键词,预计到2013年初,基于一卡多应用的T SM空中发卡和服务体系将初步建立。跨越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的共同商圈也将逐步建立。这些新业务和技术发展迫切需要产业各方探索和建立一条适应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良性商业模式。银联 和 中 国 移 动 正 在 进 行 双 方 的T SM对接测试工作。希望中国银联与运营商双方按照统一标准联合检测,平等开放,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的原则,探讨合作模式。下一步,中国银联将积极建立与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支付机构现有在线商圈的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圈共享商业模式。
同样,中国电信公共客户部副总经理付光明也在年会上宣称,在T SM平台的建设上,包括卡空间的规划,以及系统平台的建设,中国电信是从开放合作运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合作共赢是王道
“作为运营商一直在讲要掌控整个产业链,但联通没有这种想法。”中国联通沃支付产品总经理狄亚表示,谁想控制产业链是不太现实的,未来移动支付需要多行业、多产业链的联合,要以服务产业链的态度来考虑才能取得发展。“很显然,运营商和银联都意识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自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合作共赢才是王道。”电信专家项立刚评论道。
项立刚表示,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复杂,产业链较长,涉及的企业众多,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终端厂商以及各种做硬件、软件的配套服务商等等。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各方都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对于产业发展是利好,因为整个移动支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个产业链环节的营销和配合,才能实现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移动支付还要解决几大问题,如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目前商业模式发展比较单一的问题;移动支付推广成本较大的问题;产业链各方竞合关系的问题。
柴洪峰则建议,产业链各方要建立开放共享的商圈体系,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二是要梳理好现状,实现各方优势资源互补;三是建立业务技术上开放灵活的统一商圈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便于各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