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后,相比手机、座机无法接通的焦急和不时的掉线,人们发现,微信、微博似乎更靠谱、更给力。为什么会这样?
地震发生后,数百个基站停止服务,有些地下宽带光纤也受了伤,加上四川方向的话务量剧增,给当地的通信造成巨大压力。但人们发现,电话打不通了,但是微信、微博还能发。还有网友说,在电话没通的情况下,靠着微信,收到了朋友的平安信息。甚至中国联通也转发了一条微博,紧急号召大家尽量用短信和微信联系,切勿不停向四川和雅安拨电话,要把电话通道留给最紧急的人。
雅安地震后,相比手机、座机无法接通的焦急和不时的掉线,人们发现,微信、微博似乎更靠谱、更给力。为什么会这样?
地震发生后,数百个基站停止服务,有些地下宽带光纤也受了伤,加上四川方向的话务量剧增,给当地的通信造成巨大压力。但人们发现,电话打不通了,但是微信、微博还能发。还有网友说,在电话没通的情况下,靠着微信,收到了朋友的平安信息。甚至中国联通也转发了一条微博,紧急号召大家尽量用短信和微信联系,切勿不停向四川和雅安拨电话,要把电话通道留给最紧急的人。
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应用平台正在迅猛发展,目前用户已达数亿。记者调查发现,在为用户提供更大社交便利的同时,微信也存在一些被利用实施犯罪、传播不良信息等安全隐患。
利用微信实施犯罪时有发生
微信收费的传言经过一轮轮的发酵与传播后正在归于理性,但是微信收费风波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停止。一个并不复杂的产业话题经过媒体、公知的层层推进后,演变成了社会话题,甚至上升成为微信收费就是阻碍中国互联网进步的高度。
微信之争实为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采取收费的形式试探民意也是一种所谓的公关“技巧”。与受到冲击的短信、语音业务相比,电信运营商引发争议的背后绝非收钱这么简单。
——海南公关协会副会长 代红
一项持续了近半个月,受到公众普遍质疑的微信收费争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成为嘉宾热议的话题。面对“该不该收费”的问题,各个利益方都回避直接回答,转而谈论“OTT服务造成网络负担加重是世界难题”“微信应该是多方共赢”……波及面广且持续展开的 “微信收费”争议,背后到底掩盖了什么?
近来坊间传闻,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与腾讯展开谈判,主要内容是如何监管腾讯的OTT业务,以及如何向OTT业务收费。
南都记者昨日向三大运营商求证,均称暂时未展开正式谈判。但有消息人士称,以腾讯微信为代表的O T T加速对传统运营商语音和数据流量的侵蚀,运营商确实在考虑新的收费模式。比如按用户收费,而不是笼统地向腾讯收取带宽租赁费,但还没有形成正式方案,且需要工信部明确意见。
“以前最怕手机没钱发不了短信,现在最怕手机没流量没电发不了微信。”网友LEO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手机客户端的新困窘。
尽管运营商仍信誓旦旦地称今年春节短信业务有增长,但怎么也无法掩盖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人均短信发送量约28条,低于去年同期的人均29条。“流量”似乎已成为运营商紧守的最后一块“肥肉”。